学术带头人简介
陈健,1963年10月生,男,日本长岗技术科学大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起从事超导电子学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了日本文部科学省、日本邮政省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的多项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主持或参与了国家“973”“863”计划子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重点/面上基金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基金项目等。取得了有重要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共发表SCI学术论文83余篇,合著专著1本(日文版),10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
于扬,男,1968年4月生,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超导量子计算和超导器件,实验观测到约瑟夫森节中的量子相干振荡,不仅证实了量子力学可以应用于宏观变量,而且开创了运用超导器件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广阔前景,结果发表在2002年5月的《科学》上,同期《科学》上还刊登了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格特的相关评述,指出它清除了超导量子计算的消相干障碍,随后《今日物理》和《科学美国人》等著名杂志作了详细报道,称其为超导量子计算的重大突破。主持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面上项目等。已发表SCI论文40多篇,其中包括 Science 3 篇和Phys. Rev. Lett. 4篇。
冯一军教授1992年毕业于港澳宝典资料大全,获博士学位。现为港澳宝典资料大全港澳宝典资料大全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曾先后在丹麦技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研究。1998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2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计划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并作为研究团队带头人,获得“2007年度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资助计划;2009年当选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近年来主持了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十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被国际核心检索机构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电磁材料和光电子器件、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等。
吴培亨,1939年11月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超导电子学的研究,尤长于超导电子器件的高频(微波到太赫兹波段)应用。在探索有关物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发展新型的超导电子器件、推动超导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涉及高温超导体内的隧道过程;多种低温和高温超导结的制备、表征、高频特性与应用;超导混频器和高灵敏接收机、频率精密计量、高精度高频信号源;高温超导薄膜的制备、加工、性能优化等方面。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在太赫兹科学技术及其应用、超导量子计算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