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主任:曹汛 通信工程系第一党支部书记:周海波 通信工程系第二党支部书记:柏业超
通信工程系源于港澳宝典资料大全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的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港澳宝典资料大全发展应用性学科、建设新工科的重大战略举措,得到“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
通信工程系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设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博士,通信工程本科、硕士培养体系,建有雷达信号处理、多媒体通信、信号处理系统与集成电路、宽带网与智能交通、空间信息网络、无线通信与网络、光量子信息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实验室。该系结合港澳宝典资料大全理科优势,借鉴国际一流工科院校的应用学科办学模式,“理工融合”,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建设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通信工程系现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17人,专职科研8人,教师队伍来自于通信、信号处理、计算机、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长期奋战在教学、科研以及工程应用的第一线。教学内容特色鲜明,《现代数据通信教程》获国家十一五规划高校精品教材,《立体视频处理与通信》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
通信工程系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部省级项目,并多次获奖,产生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雷达信号处理
研究方向包括合成孔径雷达成像、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超宽带相控阵信号处理、目标识别、MIMO雷达信号融合、雷达接收机自动测试、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和信息能量同传方法等。用任意群延时补偿方法实现聚焦处理、取代距离对准和相位补偿,经外场数据验证,极大地改善了雷达目标成像的质量。超宽带无源相控阵技术解决了超宽带相控阵的色散问题。采用特征质量评估、特征空间变换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雷达目标识别率。研究低信噪比情况下空间谱估计方法、复杂环境中的目标检测与参数估计方法,提高小目标的检测概率。研发的雷达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已经推广应用于雷达系统的研制、生产过程和维护保障工作。研究无线网络中基于机器学习的资源分配及优化方案;研究新体制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和网络,包括一体化波形设计,一体化的发射接收机设计及网络协议设计。研究无线能量传输和信息能量同传方法及系统设计,研究成果已经转化应用。
多媒体通信
主要研究多媒体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方向涵盖多媒体采集、压缩、传输和呈现等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数学及人眼视觉感知交叉领域。具体包括:多(混)相机采集管理与规划、编码技术标准化、媒体传输网络调度和优化、内容主观体验质量建模与应用等。
信号处理系统与集成电路
主要研究面向通信、存储系统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在通信技术方面,研究现代纠错码设计与实现、高速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后量子加密与区块链算法加速、高速(400G+)光通信电路与系统设计等。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研究方向涵盖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及加速器设计、自主指令集处理器设计、机器人视觉、导航与控制芯片等,同时还涉及其它算法加速与系统安全芯片设计。在模拟信号处理方面,研究内容包括高速、高精度ADC/DAC设计、高灵敏度传感器设计、神经拟态模拟芯片与器件及非易失性存储设计等。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和有关部委资助的多个科研项目,并且与国际型大企业在高速通信系统设计与硬件实现方面开展了持续的合作,签署合作项目多项;在深度学习的硬件实现与优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性突破,同期成果在国际同行中处于前列。
宽带网与智能交通
除了宽带专网与物联网基础外,着重于网络视频图像处理算法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应用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目标检测识别跟踪、路况交通参数检测、环境气象参数检测、路网状况预测、综合信息挖掘、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标准编制等。承担江苏省“省域智能交通运输信息云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的智慧高速公路应急指挥应用”等多项示范工程项目。其中,合作完成的“智慧沪宁高速信息化系统”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设计了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高速公路——“通启高速”,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单元DMDU专网设备,奠定了我国高速公路专网架构。
空间信息网络
该方向主要面向北斗、低轨通信星座、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深空、近地网络智能网络协议设计与性能优化,星地可靠高速激光组网,空间信息网络半实物仿真评估,空间网络拓扑规划,空间软件定义网络等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空间网络技术标准化。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民用航天十三五技术预先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未来网络前瞻性研究项目及横向课题等十余项。参与制定CCSDS国际标准、国内航天行业标准各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网络半实物仿真系统已服务于多项航天型号任务研制。
无线通信与网络
主要研究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方向涵盖电信运筹和优化、机器学习等通信、计算机和应用数学交叉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移动网络资源管理、认知通信和战术通信、电信流量分析和预测等。
光量子信息技术
研究方向包括集成光子器件、光量子芯片技术和光量子信息网络构建等。目前已经实现首个有源光量子集成芯片,以及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移动光量子通信。发展集成化的量子光源、光量子信息处理、通信和探测技术,可以提高光子器件的性能,缩小系统体积,实现光量子通信、传感、成像技术的实用化,便于移动平台搭载,并为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它不仅与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计算机软硬件、传感与测控、网络通信等学科密切相关,还与数学、非线性科学、分形几何学、复杂性科学、脑科学及各种应用学科交叉融合。近年,在国家重视和校院支持下,应用驱动,一方面面向未来开展着理论算法方面的基础研究,同时,着力于先进智能器件和应用系统的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