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院]信息电子学前沿实验课程重磅开课

发布时间:2016-03-02浏览次数:57

2016年2月25日,我校港澳宝典资料大全《信息电子学前沿实验》课程绪论课在电子楼报告厅开课,课程建设负责人、电子学院副院长韩平,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健、14级辅导员裴玉、15名专业教师和学院14级180多名同学共同参加了本次绪论课。课程召集人杨燚教授主持本次绪论课。

韩平副院长首先介绍了本次参加《信息电子学前沿实验》课的各位老师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课程的安排设计。他说,自2011年开课以来,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四届同学经过该课程两阶段的学习,获得多项SCI论文发表、多项专利发明,并在“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佳绩。

黄明凯、李博文等13级同学介绍了他们眼中的《信息电子学前沿实验》课程,并一致认为,该课程的方向性、知识性、参与性以及特色课程模块的参与都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

各位老师依次介绍了自己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本次课程实验模块的内容和设计。如:计算摄像的曹汛老师介绍了他们在计算机图像、亿万像素相机、3D重建与3D打印方向的研究;芯片工程的纪小丽老师介绍了她们实验室对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应用、集成芯片可靠性的研究;机器视觉的于耀老师则向大家展示了他在机器视觉与室外场景3D重建方面的成果等。

据了解,本学期《信息电子学前沿实验》课程共有有机电子、显示驱动、光电探测、固态照明、计算摄像等十六个模块课题,完整覆盖电子学院电子工程系、微电子与光电子系、信息电子学系和通信工程系四个系,共有近20名专业教师参与。

本次课程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初步了解阶段,以小组学习探讨为主要学习模式,依次、轮流进入全部十四个模块实验室进行学习。每个实验模块、每周授课内容为同学介绍该模块的背景学术知识、应用原理、技术方法和相关国际前沿信息,要求每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实验学习,考核方式为提交一份实验报告;第二阶段是探索、固定实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学生自愿和教师自选的双向选拔方式,每模块择优选择1组(4-6名)同学固定、较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模块实验室提供先进设备的实践机会,编组与研究生一同进行项目的研究,进入规范的工科学术研究模式。该阶段考核方式为提交1篇由自己总结的研究论文,其中较优秀的论文经教师指导、修改后向核心期刊以上级别的学术刊物投稿。

最后,辅导员裴玉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课程的报名流程以及选拔要求。(电子学院)